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电商圈人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加入我们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看看
Portal
视频教程
数字圈
学习圈子
社区
BBS
博客
搜索
搜索
本版
用户
漫潮者,私有云,NAS,新媒体电商.软件开发,商乾
»
社区
›
电商运营
›
信息资讯
›
中国电商进入“代理人时代”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时事资讯]
中国电商进入“代理人时代”
[复制链接]
1240
|
0
|
2022-4-14 22: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登录网站,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加入我们
×
串联了整个零售行业的电商,在未来的代理人时代,会带来哪些新的惊喜?
徐雷上,刘强东退。至此,中国电商三强最后一位创始人,也退居二线。 曾经的阿里马云,京东刘强东,拼多多黄铮;
到今天的,阿里张勇,京东徐雷,拼多多陈磊。
中国电商江湖,已经走完一个时代,进入另外一个时代。 在大家都讲实体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制度优势的今天;
在新的大环境里,中国电商要走的路到底有什么不同? 电商曾经是二十年前的弄潮儿,今天则是社会的基础设施,从新型经济转变成了很传统的零售生意。 串联了整个零售行业的电商,在未来的代理人时代,会带来哪些新的惊喜?
互联网江湖来不说再见
徐雷接替刘强东掌权京东,中国电商三强的最后一位创始人退居二线,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最早退出的马云,曾表示自己的退休,是一个制度传承的开始。这不是一个人的选择,而是一个制度的成功。 这更像一则隐喻:如今的互联网江湖,早已过了厮杀登顶的快意恩仇,而是到了立规矩、讲制度的新阶段。 互联网,是一个技术发展带来的时代产物。
20多年前,这是一片罕有人至的“无人区”,没有人知道路在何方,互联网需要“英雄造时势”。
谁也不能否认马云、刘强东、马化腾、王兴、黄铮这些先行者,对互联网的启迪和功绩。 但光环之下,亦有阴影。互联网企业的崛起,至少需要牺牲掉两代人。
第一代人,草莽凶狠,风格凌厉,只认一个结果,就是快速增长。
所有部门,都给销售让路,都给业绩让路,都给生存让路。 第一代创业者,必然伴随着有功有过,部分灰色地带。
无论是马云崇尚的江湖文化,还是刘强东的“兄弟”情,都有明显的草莽江湖气息,这种气息也带入到他们的商业决策中。 商业垄断、平台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互联网的次生危害,也在此间凸显。
早年间监管层给予互联网创新者足够包容,双方都在新兴事物发展中试图寻求“最大公约数”。 监管与试探,成为犬牙交错的“咬合”,互联网产业这种曲折式的进化,也已经从小溪小河流入大江大河,直至如今的“深海区”。 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轨迹来看,几乎已见“天花板”,互联网行业从增量的“正和游戏”,开始进入内卷的“零和游戏”。
各企业之间寻求的增长,是基于友商的份额削减,此前野蛮增长的商业模式,在这个阶段的次生危害也几何倍放大。 从增量时代到存量时代,监管层已经有足够的管理经验,他们是站在整个社会的高度,寻求可持续、健康的发展路径。
而第一代人的行为作风早已不适应时代,如果继续下去,必然出现大问题。 这时候,就需要引入第二代人,对第一代人进行纠偏,尽管这个阶段仍然是以业绩为主,但是需要对灰色地带进行清理,保存量,找增量。 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互联网,可以说,“马云们”已经完成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 曾经有人问:“人生应如何度过?”金庸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互联网初代大佬搅动风云之后的得体退出,是一种格局,也是时代的选择。
代理人能否真正掌权?
刘强东隐退之后,尽管被视为一个时代的结束。但在业内人看,代理人能否真正的实现掌权,仍有存疑。
一者,马云、刘强东和黄铮,从公司股权角度,仍具有绝对话语权。
代理人的本质是职业经理人,如果在商业策略上出现意见相左,能否可以坚持己见? 二者,在初代互联网的创业者中,即使是年龄最大的马云,也正处于壮年。
拥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他们,隐退之后,真的会袖手旁观? 就像最年轻的黄铮在隐退之时所言:“我作为创始人,跳脱出来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 我们注意到,刘强东仍将继续担任京东董事局主席一职,他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长期战略设计、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年轻领军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事业中。
在一些互联网观察人士看来,这些创始人的退出,更像是为进入瓶颈期的企业,全身心的寻找布局未来十年的第二增长曲线。 不过在部分业内人看来,这些上位的代理人并非空降,都是从业务线上,用业绩拼打出来的老人。即使这些创始人没隐退,他们也都是各个企业的实权派。
陈磊自不必说,他作为拼多多的联合创始人,对拼多多的基因十分了解,接任后所推行的战略和黄铮一脉相承,相当于从隐退的黄铮手里接过一支接力棒。
而张勇,曾经主导打造了“双11”,也是迄今为止行业内最成功的电商节,为淘宝业务贡献甚大。
张勇上位后,在业务线条的梳理和制度建设方面大刀阔斧,这种变阵的背后,实际是在完成制度为主导的管理模式。 徐雷曾经主政京东无线事业部,他曾带领团队生生将京东商城APP做成了京东平台超过7成的流量来源,说其是京东转型移动互联网的引路人并不为过。
根据内部人的评价,徐雷是一个认规矩的人。
徐雷自己也曾坦言,京东从每天8000做到几百万单,营销费用从0到几十亿,集团CMO的权力真的太大了。
这让他感到“不安”,所以他决定要自我控制,把自己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可以说,进入成熟期,代理人都在进入以安全利润和精细化管理为主导的时代,这种管理模式“稳”字当头,小步迭代。
如果不发生巨大变动,创始人也无过多干涉的余地。 创始人们的隐退,就像是从巨轮中下船,坐上一个快艇。
用最快的速度去探路未来的星辰大海;而代理人就是掌好巨轮之舵,尽量不触碰“暗礁”。
代理人的痛苦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挑战,虽然接班的代理人们不需要打天下。
但是,且不说他们要带领公司面对当下动荡的大环境和难以预判的未来,就说每个公司本身,都有亟需解决的问题,或必须面对已经亮剑的对手。
京东徐雷要面对的是,美团在一线城市即时零售的冲击,以及下沉市场一直乏力的问题。 美团在一线城市不断扩大合作商家,便宜到一针一线,贵到3C数码,实现越来越多SKU的即时配送,几乎完成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全覆盖。
对各家电商都造成一定冲击,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京东受到的影响最大,也基本成为共识。 京东的矛盾在于,一方面,京东在县乡镇村等地区的物流和供应链建设,目前无人能出其右,美团的威胁现在只在一线城市;
另一方面,一线城市恰好是京东的基本盘,在物流占优势的下沉市场,京东的增长和渗透似乎并不够快。 最新业绩报告显示,京东的年活跃用户2021年新增约9800万,达到5.697亿,而拼多多同期新增8100万,达到8.69亿。
考虑到基数的绝对差距,京东在下沉市场的渗透速度可能确实不快。
此外,针对下沉市场推出的京喜依然归在“新业务”中,2021年第四季度和京东产发、京东国际一起,贡献了82亿元营收,占当季总营收不足3%。 如何守住基本盘,同时加速向下沉市场渗透,问题交到徐雷手上。
阿里张勇要面对的是,公司过于庞大,如何整合让公司更灵活有创造力的问题。 最近几年,阿里的友商们发展迅速,让阿里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
传统电商的拼多多率先打开下沉市场,用了5年日活就超过淘宝;
直播电商淘宝本身不算落后,但对大主播的依赖性较强,而薇娅和雪梨都已经退隐;近场电商则始终被美团压着一头。 其实无论传统电商、直播电商还是即时零售,从理论上分析阿里都有一手好牌,只可惜由于体系庞大繁杂,业务之间多有牵扯,跨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困难,导致效率不够高。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曾提到:“阿里的船,也许过于庞大,以至于每一次整合,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张勇上任后,将“多元化治理”体系升级,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用“更敏捷的组织面向未来”。
至于2021年底组织架构大调整之后,是否真的能让阿里重新变得灵活敏捷,这种敏捷是否真的有助于阿里的再度发展,尚待观察。 拼多多陈磊则面对的是,公司几乎没有增量之后,如何在存量市场提高客单价,实现持续性盈利的问题。 过去6年多,拼多多的用户增长堪称神速,其市值飙升,也得益于快速增长带来的想象空间。
到了用户增长见顶之时,除非拼多多有下一个新业务爆发,不然客单价的提升空间,基本决定了拼多多未来的想象空间。
拼多多陈磊
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拼多多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并在2021年实现年度盈利。
但年度不到1000亿的总营收,和约78亿元的盈利水平,跟阿里的中国商业规模还不在同一量级。 从财报看,拼多多的盈利是靠营销费用率降低实现的,而陈磊上任后,研发费用激增。
拼多多是准备通过研发推出新业务,从增加营收规模着手,还是通过研发提高供应链和运营效率,先提升利润率?现在还不得而知。 总之,徐雷、张勇、陈磊三人,谁身上的担子都不轻。
零售永远有机会
不过,我们有理由对代理人们抱有期待,因为电商所属的零售行业,永远都有新的机会。
最初,能在网上买东西并有人送上门,对人们来说是惊喜,即使商品种类很少,送达时间很长;
后来,“万物皆可网购”,只有想不到的,没有找不到的,送达时间也缩短到一天甚至半小时;
今天,互联网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电商从新型经济转变成了很传统的零售生意。
兜兜转转似乎走回原点,却让更多线下业态数字化,为他们提高了效率、扩大了覆盖范围。 曾经的“猫狗”时代,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电商行业没有新的机会,却看到拼多多横空出世、快速成长;
也有一段时间许多人嘲笑京东太“重”不赚钱,等基础设施的威力展现出来,京东的供应链和物流仓储效率惊艳了世人;
至于那些认为只有一二线城市才有消费能力的人,面对下沉市场的力量,也只有感叹。
今天的三强时代,看似没有机会,美团突然杀入即时零售,再次证明,零售市场机会永存。 机会的产生,源于市场需求的随时变动,让整个行业永远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看到机会的同时,阿里、京东、拼多多也都看到了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所以这三家公司都越做越重,因为只有“重”的东西,才是能长期提供竞争力的护城河。 各家选择的主要方向不同,京东押宝物流和仓储,阿里押宝线下各种业态,拼多多则押宝农业。 本质上,这还是一场对零售的认知比拼。 接了创始人班的代理人们,对零售是否有新认知,是否能给各个公司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又能发掘哪些新的机会并创造惊喜?
代理人们能在各家公司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吗? 属于他们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你对文中“零售市场机会永存”这个观点,持有怎样的看法?
中国领先的数字技术资源交流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一休问答
心灵电台
其他电商
人人分销商城
北极孤星的泪
1672
主题
395
回帖
3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9451
学费
275208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信息资讯
淘宝天猫1688
京东
拼多多
跨境电商
抖音/快手/微商
行业数据
一休问答